2021年10月21日
深圳设计四十年|人物访谈——陈绍华

图片



52位讲述者


和深圳设计的故事


深圳虽然年轻,但设计走在了世界的前列,繁花竟放的深圳设计生态之下,是一代又一代从全国各地汇聚于此的设计师、一个又一个关于设计与创新的鲜活故事。


视觉设计:从创立、演变到新生


八十年代初,深圳博雅画廊和中华书局香港分局联合举办“深圳书市”展销会、“第二届深圳书市暨日本、中国艺术书展”等活动的出版物选题、构思新颖,装帧豪华,与平面设计息息相关的印刷业已十分活跃。同时,深圳当地媒体的发展带动了平面设计的发展,在这一时期,平面广告是广告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之一。

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的王粤飞,1987年创办深圳第一家中外合资设计机构——嘉美设计有限公司。王粤飞作为中方经理和“嘉美”一起来到深圳是一个历史性的事件,它标志着:在当时还不为国人所熟悉的“平面设计”,已经与这座城市的名字联系在一起了。“嘉美”当时被誉为深圳平面设计界的“黄埔军校”。这些优秀设计公司的陆续出现使得深圳渐渐形成了设计产业的基础。  

中国平面设计类刊物的起步很早,而且最早从深圳开始。从1987年王序主编的《设计交流》算起,到九十年代末期深圳的《平面》等协会刊物,作为中国第一波平面设计现代化浪潮的产物,这些刊物生动地见证了当时中国飞速膨胀的平面设计产业。这些专业杂志成为深圳平面设计发展的重要沟通和交流平台,展现出平面设计的思想萌芽。

 

标志性、里程碑的事件是1992年首次举办的“平面设计在中国”展。从92展到07展,这一时期的“平面设计在中国”经历了建设、发展、规范化的阶段,并逐步在深圳、中国乃至全球确立了其先锋地位。除此之外深圳的各种展览也蓬勃开展,为设计之都的建设营造着气氛。


由于深圳在设计领域的氛围和优势是国内其他城市所无法比拟的,所以“栽得梧桐树,引来金凤凰”,全国各地的设计人才也纷纷南下。1988年,设计师陈绍华从西安来到深圳之后,先成为万科的设计总监,1993年成立深圳陈绍华设计工作室(后改名为深圳市陈绍华设计有限公司)。韩家英、张达利等西安美院的毕业生后来也纷纷来到深圳。北京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毕业生曾军、杭州西子湖畔的中国美院毕业生毕学锋也来到深圳,让深圳的平面设计界汇聚了中国最优秀的几所美术学院的杰出人才。加上此前从湖南来的龙兆曙等人,中国从东部到西部,众多优秀设计师都聚集深圳,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开启了自己的设计历程。他们的到来使得优秀人才形成集聚效应,深圳设计力量逐步形成,也是深圳设计传奇至今且经久不衰的重要竞争力。


“卌年征程”(访谈)-视觉设计(上),我们特别邀请到了亲历平面设计历史大浪潮的六位大咖: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学术委员王粤飞、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学术委员陈绍华、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学术委员韩家英、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学术委员毕学锋、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学术委员张达利、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学术委员黑一烊,结合他们个人的亲身经历,倾情讲述深圳平面设计的萌发、演变和新生




陈绍华
Chen Shaohua


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 学术委员


我是1988年来的,来深圳说起来已经有31年了。刚来深圳,有一次坐错了车,坐到和平路,车窗外面有一个非常漂亮的小店,玻璃幕墙、上面还有一个电子钟,我就下车了,看到上面写着“深圳国际展览馆”就决定进去看看,里面是早期万科的办公室。万科当时规模不大,也就几十号人,当时我把很多代表作和获奖证书的照片都放在一个小相册揣口袋里,然后把相册掏出来,对方负责人一看全国美展金牌、金鸡奖,立马眼睛一亮,然后就跟我讲“你来万科吧”。当时万科还不叫万科,后来我去了以后才改的万科,就这样在万科干了四年。

图片


82-86年期间我做了三件事第一件事是84年参加全国美展,那次我为全国设计师争了一口气,因为那个年代每个学院都有设计系,但是每个设计系的师生都会有一种感觉:被瞧不起。就是工艺系在艺术家眼里是工匠、他们跟艺术没关,所以备受歧视,可以说是被冷落。83年开始,八十年代初属于文艺的春天,当时是全国美展第一次设工艺奖、第一次分大区展览。所以我到西安美院以后就很快进入到这个气氛,所有艺术家,那些油画的、国画的、版画的、雕塑的艺术家都摩拳擦掌、跃跃欲试,都是想拿金银铜牌的阵势。


然而全国美展这个时候已经离截稿期不到两个月,马上要放暑假了。我当时一算还有一个半月的创作时间,假期就直接待在学校里不回家了,拼命地构思、创想,开始做各方面的筹备。这一个多月我做了十几个稿子,然后挑了三幅通过手绘加喷绘的方式把它精心制作出来。因为全国美展有一个项目就是宣传画,跟我们工艺系专业比较接近,算是一个品类。当时全国美展每一个项目有两块金牌,并且规定每个作者只能送选三幅作品,而我创作的三幅宣传画全部入选最后这个展览结束,评奖公布了以后,真的是轰动整个西安美院校园,没想到工艺系拿了两块金牌。


图片

绿,来自您的手 招贴画  陈绍华 


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大型展览,而且心里想着“我一定要获奖”的心态,并且如愿以偿了。当时全校人都没想到工艺系能够一下子拿两块金牌,因为其他版画、国画那些传统专业,他们就获两个银牌、三个铜牌,但是工艺系最牛:两个金牌,这是我毕业以后在西安美院第一次的最得意的时间,全校师生都对工艺系的师生都刮目相看,然后国、油、版画那些人都开始画宣传画,然后每个系都开始买气泵,那种感觉特别过瘾。


图片

请给孩子们留下一个完整的形象吧  招贴画 陈绍华 


第二件事是在85年,84年获得了全国美展金牌以后,我有了胆量。我对当时工艺系的教育方式、设计师的培养包括教育课程有看法。我觉得以前的基础课专业是浪费时间,比如画素描,从画几何图形开始,然后画石膏像、人像,大把青春时间都是在磨铅笔头。我觉得工艺系培养设计师首先要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,但是磨铅笔头这个过程我觉得完全是在浪费时间。


所以我从85年开始招了一届新生,接了新生班的刚入校的第一个课程就是素描课,我就在想怎么改造工艺系的素描课,首先,我彻底打破原来的架构和体系,不摆模特石膏,让大家自己去生活中寻找感兴趣的物品。其次,同学们找来的这些物品不一定完全写实的摆放,他们可以把你的想象力和完全不同的东西糅到一个画面里去。当时有些同学就跑到专门制石膏像的石膏房,把石膏房的垃圾就是石膏碎片拿来画,那就非常有意思了。有的直接把原来的石膏像找一块白布彻底蒙起来,就是改变了形象,但是大体还是可以看出来是哪一块石膏像。有些同学就拿生活中的物品自己去寻找,自己来摆静物。这样两周的时间,每个同学的积极性都非常高,我希望他们能够主动地把控画面和构图和描绘对象,怎么去处理它要有自己的思维,通过这种方法彻底改变原来的素描专业课的上课方式。


因为六届美展当时最后的获奖作品在北京美术馆的契机,我还参与拍了一部电影。当时导演张艺谋那时候已经拍了几部《大阅兵》、《黄土地》等很有名气的电影了,张艺谋准备筹备拍新电影《红高粱》,准备物色主创班子,主创班子是摄影和美术是最重要的,美术他就找到我,他说“你们第六届美展的几幅画让我非常震撼,我觉得你的审美取向和我们一致。”但当时我对电影没信心,一开始我就拒绝他了,他第二次来我也没有及时回绝他,最后一次我看他特别有诚意,可以说是三顾茅庐。因为我当时住得离西安电影制片厂很近,他一次次劝我,我就答应了。


图片

红高粱 海报  陈绍华 


张艺谋说我本子已经选好了,让我看《红高粱》的那个小说。结果过了两天陈凯歌来了,陈凯歌是听张艺谋说《红高粱》准备用我,但是《红高粱》暂时拍不了。陈凯歌当时带着《孩子王》的本子过来,张艺谋就把我推荐给陈凯歌,让陈凯歌这个片子的美术指导也用我,然后顾长卫带着陈凯歌到我家,然后聊了聊,我跟陈凯歌也是第一次见,但顾长卫还是比较熟的,顾长卫一说我就答应了,后来就拍了这次电影。86年的7、8月份,就是最热的天跑到西双版纳,在热带雨林原始森林里推平一个山头盖了一个学校,那是我干的事,当时电影界他们说这是国内电影第一个最大的场景,就在荒山野岭的原始森林把一个山头推平盖一所学校。后来没想到我参与的这部电影获了最佳美术“金鸡奖”。


图片

平面设计我是很早就入行,可以说我们这个年龄层我是属于最早一批,因为我是1972年上西安美院中专,“文革”中第一届工农兵学员,经过三年的学习,1975年毕业以后去了陕西省展览馆,那个时候是叫阶级教育展览馆,做了三年的美工。后来1978年我就上中央工艺美院,又上了四年本科,等于上了两个美院。1982年毕业以后,回到母校西安美院教了六年书,当时因为我在西安美院的工艺系,后来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有很多重要的成员,都是我的学生。


图片


图片


92年第一届GDC平面设计在中国展开始,我是全程参与这个过程的,从江美他们策划完以后再找我,然后我开始创作。其实我的一件作品可以作为一个典型的代表,因为我参加这次展览我认真地创作了一幅海报,就是大家熟悉的《两条腿》,我当时意识到平面设计在中国这个展,是中国平面设计起步的一个象征性的事件,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。平面设计作为一种文化现象,因为当时的文化艺术界最热门的话题就是东方、西方;传统文化、现代文化如何融合的问题,我想通过这幅画面里能够把这点表达出来。


图片

平面设计在中国1992海报  80cmx57cm  陈绍华 关山月美术馆藏


平面设计作品要做到这个功能,能够提出问题又能回答问题,靠视觉语言让大家明白这件事的意义,所以我就把起步这个概念、东西方文化如何融合的问题都在这个画面里表达出来。这幅海报的题目也是“平面设计在中国92展”。事实证明,平面设计在中国这个展览后来改成GDC以后,确实起到了作用,从起步到文化定位,到东西方文化的关系,都是从这个画面里能够体现出来,也是后来很多人都把它作为一个象征的,包括国外的一些展览要展出中国主题的,都会用到我这幅画。


图片

品牌标志设计 陈绍华 



GDC平面设计在中国是一个很好的平台,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,它是年轻设计师的展示平台,也是大家互相学习、交流的一个非常好的平台。设计是永远无止境的,在大家交流、学习、参展、评选、获奖这个过程中,都会体现一个时代的走向,也有很多新鲜的血液、年轻人和新的关键人物进来,所以它会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产生新的内容、新的作用。所以办好GDC是我们平面设计师的历史重任。


图片


我觉得应该更多考虑到我们在做什么、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、我们这样做对人类的生活和我们每个人现实生活的意义在哪里,这个是最根本的。而不是说我要去追寻一个新的风潮或者某个时代的风格,这都是职业的问题、都是表面形式。不管是作为老年设计师还是年轻的90后甚至00后,都离不开你要做的东西与它的文化核心价值在哪里,我做这件事情与人的生活、与解决当下的问题、与未来的发展以及全球性的一些问题,比如环保、可持续性等等。通过设计去解决一些具体的问题,甚至是一些革命性的问题,都是需要未来设计师去做的。我希望设计师能够珍惜这个行业,能够做出更好的作品。